根據知名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數據統計,盡管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4.2GW,同比增長15%,總裝機達到31.9GW。同時,該機構預測今年全球將新增裝機11.8GW,同比增長37%,最終裝機達到43.7GW。
在Rystad Energy的統計中,中國在2020年全球新增裝機中占比39%,意味著有1.64GW的新增容量(注:根據1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統計數字,2020年中國新增海上風電裝機3.06GW,兩者統計口徑相差幾乎一倍),緊隨其后的是荷蘭(18%)和英國(17%),另外兩個增長較大的國家也毫無疑問也來自歐洲,分別為比利時(17%)和德國(7%)。
該機構也分析了由于中國2021年即將結束海上風電國補,勢必會有一波大幅度的裝機新增,將占2021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62%。該機構海上風電生產主管Alexander Fløtre分析說:“中國開發商為了鎖定高補貼電價,在2020年和2021年搶裝海上風電,一些2020年底未能全容量投產的項目將為2021年新增裝機做出貢獻。”
Alexander Fløtre也同樣分析了歐洲和美國新增裝機緩慢的原因歸咎于新冠疫情和審批制度問題,其中蘇格蘭“金卡丁浮式風電二期”開工日期延遲、Kriegers Flak項目電力外送導致工期延誤、沃旭在美五個項目由于審批原因至少延期一年。但全球開發商對兩個地區的投資信心一直比較堅定,在2020年完成了多個項目的投資決策:英國在2020年批準了超過4.7GW規模的海上風電,荷蘭以2.2GW緊隨其后。所以,不出意外的話,英國的Triton Knoll、荷蘭的Borssele 3&4和丹麥的Kriegers Flak項目預計都會在今年完建。
該機構統計,目前全球正在開發的海上風電規模近25GW(筆者注:光中國就不止這個數字),巴西雖然沒有一個投產的海上風場,但已有15GW的容量正在開發,中國臺灣和越南也有不少新增開發項目。
筆者認為,暫且不論該機構的統計數據是否準確,單從地域分布看,可預期的未來時間內,全球海上風電發展的重心依然在歐洲、東亞和美國,并由中國領銜。盡管中國將在2021年結束國補,但仍然會因為經濟持續增長帶來的清潔能源需求以及技術進步和配套產業成熟帶來的成本降低,雙輪驅動行業的穩健發展。